洪江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管委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11月26日,区二届人大工委第十一次会议调整我区公共财政收入为23800万元(其中国税12500万元,地税7200万元,财政4100万元),调减9466万元(其中国税调减805万元,地税调减6832万元,财政调减1829万元),同比下降19.9%;调整地方财政收入为12060万元,调减7563万元,同比下降31.1%。
2014年,我区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完成 238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 %,同比下降19.9 %;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2060 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 %,同比下降31.1%;全年公共财政支出预计完成70000万元,同比增长3.68%。2014年,区财政当年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政府性基金上年结余3145万元,年初预算安排本年收入6756万元,预计全年完成220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20064万元,占收入的91.2%),为预算的325.64%。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3000万元,为预算的328.29%。收支相抵,年末结余2145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为预计数,在决算编制汇总后会有变化,届时再向区人大工委汇报。
(三)公共预算执行的特点
1、财政收入严重短收。一是财政收入的连续高增长难以持续。为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连续高增长的财政收入任务,2010-2013年期间我区公共财政收入由17871万元增加到29702万元,三年增长了66.20%,年均复合增长率18.45%。地税和财政是这段时期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2010年到2013年地税部门收入翻了一番,财政部门收入增长了191%,而同期国税部门仅增长17.5%,收入的连续高增长,一方面虚增了财政收入基数,另一方面提前将我区的税收潜力挖掘殆尽;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经营困难,传统主力税源仍处在底部徘徊,创税能力萎缩。而新增税源规模总量不大,投产开工的也不多,加上新企业固定资产进项抵扣影响,短期能够实现的税款相当有限,导致入库税收大幅下降,特别是企业所得税降幅较大,全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企业高管分红)同比分别下降40%、51.74%,全口径所得税预计全年减少1500万元左右;三是政策因素影响。受国家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发展趋缓。2014年新开工房地产项目仅2个,房地产成交量也严重萎缩,2014年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降66.6%,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5%,房地产业的萎缩,使相关税收大幅下降,预计减少1200万元左右。另外“营改增”预计减少100万元,加大对微小企业的减税政策预计减少200万元,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分成比例预计减少100万元;四是机遇性收入因素影响。2013年机遇性收入较多,共计4332万元:(1)查补沅江电力发电厂近10年以来的房产税等860万元。(2)耕地占用税减少1700万元(其中安江电站耕地占用税1080万元)。(3)河道采砂权拍卖收入1272万元。(4)从今年元月开始对房地产企业和建筑行业代开发票停止附征个人所得税,直接减少税源500万元。
以上因素累计减少财政收入7432万元。
2、财政支出刚性扩张。由于上级民生保障政策的集中出台及区内发展的需要,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今年未列入预算,临时增加的大额支出就有:(1)津补贴的统一提标。根据省厅要求,今年津补贴标准要达到年人均23100元,经测算,每月需增加支出105万元,全年增加1260万元(目前已从9月份开始执行,1-8月津补贴提标部分840万元,将根据资金调度情况,在以后时间逐步予以补发);(2)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经测算,今年我区发放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人数7000余人,需资金约900万元,省厅补助了400万元,地方财政还需配套500万元左右;(3)农信社改制。根据农信社改制要求,我区需拨付农信社1000万元,用于置换不良贷款。以上三项增加财政支出2760万元。
3、资金调度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结算,我区欠省财政调度资金10300万元,在全省属欠账最多的县区之一,省厅对我区的资金调度实行重点监控。今年下半年以来,省厅调控力度越来越大,造成我区运转极为艰难。国库调度资金的吃紧,已经引起了连锁反应。调度资金不足,意味着我们的正常运转都难以保障,面对严峻形势,虽然我局每月都安排专人赴省厅汇报争取调度资金,但鉴于目前1亿元左右的调度资金欠账,难度越来越大。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区财政运转异常艰难,收支矛盾特别突出,财政保障能力非常有限。2014年,在区工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支持监督下,财政部门想方设法确保了正常运转,但今后的运转将越来越艰难,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此我们将通过大力培植财源、争取上级支持、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预算管理等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我区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全口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绩效,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强化预算约束;深化财税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强化厉行节约,严肃财经纪律。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5年我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1、综合预算的原则。部门和单位的各项收支要全面、完整地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一管理,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坚持预算内外资金有机结合,收支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2、保证重点的原则。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层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正常运转。
3、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4、注重绩效的原则。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增强支出绩效意识,大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加快建立绩效导向的预算分配制度,科学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如下预算草案:
(一)公共财政预算
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25700万元,同比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拟安排13030万元,同比增长8%。公共财政支出安排72186万元,比上年增加2186万元,增长3.12%。
区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基金预算
2015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9752万元。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 9752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5年,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6121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48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80 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11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2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22万元。
支出拟安排35039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44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1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52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64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21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后,结余1082万元。
三、完成预算的工作措施
(一)大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
紧紧围绕我区“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大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配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发挥效益,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二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抓住我省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园区发展“135”工程的契机,力争把工业集中区纳入重点扶持的100个创新创业园区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全面支持古商城旅游开发、嵩云山佛教文化博览园、横岩旅游文化区等重大项目,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培植稳定税源。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面落实涉税优惠政策措施,做好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的跟踪服务,鼓励、支持企业加速发展。四是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骨干财源,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夯实财税基础。
(二)依法规范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质量。
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深入分析财政收入组织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应收尽收,抓大不放小;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突出重点,将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排污费等作为非税收入征管重点;加大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过头费”,防止虚收空转、违规增加收入,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增长质量。
(三)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基础信息管理,夯实人员编制、工资、资产等基础信息,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目标申报,加大绩效评价力度,拓展绩效结果应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2015年,除涉密单位外的所有单位都要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格式、统一口径”的要求,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本单位部门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切实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
(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支出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建立财政增收节支长效机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继续加强对会议费、培训费的管理。同时,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补足短板、健全机制,保障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求;创新投入方式,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各位代表,2015年的财政工作更加艰难,我们将在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发展战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