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 多元共治 以“微转变”解锁社区“善治密码”
怀化市洪江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针对辖区内小区规模小、专业物业入驻难等共性难题,以河滨路街道为试点,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四微四心”联动治理模式,以四个“微转变”解锁基层“善治密码”,实现党建引领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持续推动治理渠道从“单一被动”向“多元互动”转变。织密组织网络。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目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代表”四级组织架构,选优配强471名邻长扎根网格,将治理触角延伸至街巷、楼宇。以楼栋为单元搭建线上沟通平台,优先推荐党员、业委会成员、邻长担任“群主联络员”,实时推送政策资讯、安全常识,同步收集并解决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等民生诉求,实现“居民有呼、平台有应”。精准破解难题。回龙寺社区电力新村作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54户居民长期受飞线充电及空地杂物堆积困扰。社区接到群众微平台“点单”后,迅速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清理杂物,邀请三方机构安装电动车雨棚2处、充电桩12个,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凝聚共治合力。老团社区在旧改中,通过“微平台”召开楼栋座谈会12场,充分吸纳业主关于“施工影响出行”“保留原有绿植”等诉求,并据此优化改造方案,力求改造既“好看”又“好用”,成功推动旧房改造工作圆满完成。“微平台”将治理触角延伸至街巷楼宇的“神经末梢”,显著提升了街坊邻里参与热情与协商效率,推动社区治理向“街坊共商共治”转型。
持续推动治理方式从“事后处置”向“源头化解”转变。筑牢调解基础。整合专业力量与社区资源,组建由专职调解员、律师及政法干部构成的调解队伍,设立“楼栋调解工作站”,将调解服务精准投送至群众家门口,确保邻里矛盾快速妥善处理。提升调解效能。将工作站打造为集党群议事、纠纷化解、民意采集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主阵地。楼栋“微调解”累计受理婚恋家庭、邻里及权属纠纷等122件,成功化解105件,调处成功率达86%。针对回龙湾小区电梯维保费用争议,通过组织物业、业委会、维保方三方协商,成功达成分期支付协议,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楼栋、矛盾就地化解”。延伸调解作用。在清明、中元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调解员协同担任“安全巡逻员”,开展文明祭祀值守与巡查,及时劝阻违规焚烧行为并清理祭祀垃圾。河滨路街道连续3年实现祭祀安全“零事故”。
持续推动治理服务从“粗放供给”向“精准滴灌”转变。敲门问需汇心愿。组织党员、社区工作者开展 “敲门行动”,累计入户走访11000余次,精准摸排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情况,梳理形成生活照料、学习辅助等类别 “微心愿” 283个。多元联动兑心愿。整合街道、社区及社会组织资源,发动邻里组建 “爱心帮帮团”,由党员带头、志愿者接力、专业社工护航,形成“邻里认领、结伴兑现”模式。依托社区“爱心超市”,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积分激励机制”,推动 “群众点单、邻里接单、积分兑单”良性循环,累计开展认领活动170余次,283个“微心愿”全部兑现,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社区传递。建强阵地圆心愿。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推动“微心愿”从个体帮扶向群体普惠延伸。先后建成“儿童之家” 2家,开发红色传承、安全自护等5大类20余项活动,累计服务儿童及家长4500人次;2024年洪江区首家养老服务中心
投入使用
,提供平价餐饮、健康检测等服务,联动医院开展义诊24场,让老人安享 “家门口的养老”。依托更完善的圆梦机制与创新工作模式,从留守儿童的“读书梦” 到独居老人的“幸福梦”,一个个“微心愿”被逐一点亮,凝聚起邻里守望的“巷”心力。
持续推动治理氛围从“疏离陌生”向“和谐共融”转变。盘活空间聚邻心。回龙湾小区整合闲置墙体,绘制“勤俭廉清正”主题家训墙绘,以文化墙替代“牛皮癣”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良好家风。老团社区创办“老党员之家”,内设健身室、阅览室等功能室,每月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带动居民参与共治,形成“小事互帮、大事共商”的治理氛围,获评怀化市“美在金秋”示范老党员之家。文化浸润睦邻心。桃李园社区成立由党员担任队长的乐器文艺志愿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递文明理念,将反诈宣传、消防知识融入原创节目,累计开展平安建设主题演出30余场。每年重阳节举办“金秋敬老情意浓”活动,为老人提供艾灸理疗等暖心服务,让“老有所乐”融入社区文化基因。多彩活动暖邻心。回龙湾小区每年举办“粽香回龙・里仁为美”长龙宴主题活动,小区居民自带菜品汇聚一堂,席间穿插清廉故事分享,在美食交流中拉近邻里距离。桃李园社区通过 “百家宴” 组织居民共享家常菜、结合“助残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进邻里情感联结,该社区先后获评“湖南省学雷锋示范点”“怀化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5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