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洪江旅游 > 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

洪江鼎盛时期竟有23家钱庄,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来源:洪福洪江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09-04 18:10 【字体:

洪江古商城自明末清初以来,就是湘黔边陲的重要商埠,有“七省通衢”之称,商业贸易频繁,资金往来较多,且数额巨大。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在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支配下,一个以民间经营货币为主的融资行业一一钱庄应运而生。

洪江最早的钱庄创立于清光绪三年(1877),当时有合茂、中孚两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钱庄业迅速发展,达到21家,有资本四万一千元(银元),发行银票一万二千八百元(银元)。民国三年(1914)为鼎盛时期,资本市场活跃,先后有大小钱庄23家,不仅有银元、铜元,还有银票、铜元券等纸币在市场流通。

著名的钱庄有庆荣祥、林顺泰、谦益丰、裕庄昌、鸿记、晋泰祥、开源和、长春棠、德盛昌等。其中鸿记钱庄系长沙一位(张姓)巨富独资经营,资本雄厚,在汉口、重庆、成都、上海等地设有分号,资金可以互相调拨,信誉良好,博得商界人士的信任和赞许,经营效益颇丰。但也有些钱庄办得较差,不守信誉。如谦益丰钱庄,由湘乡李镇湘创办。不久与军阀陈汉章相互勾结,投资合营,号称拥有资本三十万元(银元),显赫一时。后因陈汉章与部属之间发生内证,陈遇刺身亡,该钱庄趁机将资金转移,卷款潜逃,终至倒闭,使庆元丰等商号深受其害,损失修重。

钱庄主要经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存款大多数来自商家和个人。放款有信用、抵押、往来透支,同业拆借四种。放款利率最高可达百分之三,最低只有千分之三,可视当时银根紧缺,上下浮动。汇兑有票汇、信汇和电汇三种,电汇汇率较高,为千分之五左右,但电汇快速,安全可靠,受商界欢迎,还有一种特殊的汇兑方式,俗称“打条子”,大多是行商和外地驻洪商号的代表,因采购商品资金短缺,或资金一时难以到位,又急需现金支付,用开期票的方式,向钱庄或商号进行信用拆借,期票上注明金额、付款日期及时间、付款地点、商号名称等。汇兑地点,外省以汉口为主,省内以长沙为主。这种拆借方式风险较大,利息也较高,大约在5-20%内浮动。经营这项业务除钱庄外,资本雄厚的商号也兼营此业,仅这一项业务,每年汇兑总额在1000万元(银元)以上。

据民国九年(1920)长沙(大公报》汉口讯:“洪江为内河上游第一大镇…...裕通祥、裕通恒、义孚康、久大庄等大银号,汇兑遍及全国,每一比期(农历每月十五与月底)与汉口、镇江汇兑总额在数十万元。”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国实业志》记载:当时洪江的货币流通量,仅次于长沙,位居全省第二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洪江设官钱分局,民国元年(1912)改为湖南省银行洪江分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湖南省银行在洪江设立汇兑处,逐步取代了钱庄的汇兑业务。从此,钱庄逐步减少。民国二十三年(1934)只剩下鸿记,开源和、裕庆昌、同义和、德盛昌、长春荣、荣丰7家,总资本46万元(银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1939年开始,交通、中国、农民、中央、湖南省、复兴银行与中央合作金库,先后在洪江设立支行或办事处,金融业蓬勃兴起,总揽了洪江钱庄的存、放汇兑业务,资金安全、信誉大大超过钱庄。因此,钱庄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衰落、歇业和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