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路街道2024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沅江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聚力提升行政效能,积极推进沅江路街道法治政府建设。现将2024年度沅江路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法治思维,筑牢法治建设根基
(一)加强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24年度,街道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3次,开展专题研讨4次,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街道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压实法治责任。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办站所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三)强化学法用法。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法律顾问授课、组织“以案释法”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学习《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与基层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干部从“经验式管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
二、坚持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法治化水平
(一)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机制的通知》,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程序和责任,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2024年度,街道共作出重大行政决策16项,均严格履行了法定程序,未出现因决策失误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二)加强法律审查。充分发挥司法所专业能力,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审查、合同审查等工作中的专业作用。2024年度,司法所为街道提供法律咨询18次,审查合同5份,参与处理涉法事务2件,保障了街道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三)健全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定期开展决策后评估,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同时,通过“巷道议事”“居民监督岗”等载体,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三、突出法治先行 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一)深耕基层效能。针对群众法治需求差异,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线上依托社区居民微信群定期推送“法治微课堂”,以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典型案例释法;线下打造川岩法治长廊、康乐门法治广场等实体阵地,结合“法治夜校”“平安课堂”“送戏下社区”等活动,推动法律知识从“纸面”走向“生活”。
(二)强化法治意识。实施干部“法治能力提升工程”,将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年度考核,推行“法治积分制”。同时,通过“文明家庭”评选、小区公约法治化修订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借鉴“枫桥经验”,构建“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部门联动”的“大调解”体系,推行“巷道议事”模式,做好“一事一议”工作,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24年度,共收集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家庭纠纷等39起,有效化解37起,调解成功率达94%。
四、存在问题
(一)法治建设创新力度不足。部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如普法宣传形式单一,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
(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短板。街道仅依靠司法所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专业化团队人员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治服务需求。
(三)居民法治参与度有待提升。部分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不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信访不信法现象仍存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强法治学习。进一步加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宣传教育计划,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街道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提升基层依法效能。进一步发挥“三官一律”、“一乡街一法官”活动作用,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优化基层法治环境,有效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同时,加强对街道、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三长”等队伍的法治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