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洪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年)
(经洪江区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洪江区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
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把握我区发展阶段性特征,按照《中共洪江区工委关于制定洪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发展背景及环境
“十二五”时期,全区上下在区工委、区管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努力克服阻碍和制约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抢抓发展机遇,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产业、夯基础、惠民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总体上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转型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新常态。
第一节 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1、“十二五”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GDP达4.7万元,排全市第一位,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倍;“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9亿元,年均增长27.6%,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年均增长13.8%;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1.79亿元增加到2.62亿元,年均增长7.9%。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4:79.6:17调整为2015年的5.2:73.1:21.7;,第三产业比重较2010年提高4.7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1%;城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9.2%,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超过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末全区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18%,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1个和2.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81.1%。十二五末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9.7亿元、12亿元,贷存比较十一五末提高12.8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快。十二五期间,全区文化旅游业开发取得新突破,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古商城及川山新区开发等一大批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逐步增强,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古商城、嵩云山景区分别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美食节”和“浪漫樱花季”等一系列活动,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07亿元,分别为“十一五”的4倍和5倍。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新型工业提质增效。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58.6亿元,先后实施了年产5000吨香兰素项目、年产500吨稀土、年产1000吨窖藏德华银杏酒、年产1000吨碱式碳酸镍生产线及2万吨光引发剂生产线建设等一大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园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园区内循环工业初具规模,以恒光科技为龙头的盐化、石化、林化、生化及化工新材料五大主导循环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已经基本形成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由单一化工产业链向多种产业链扩张的生态循环工业良性发展态势;五年内新培育规模工业企业6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双阳林化公司成长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实现洪江区上市公司的“零突破”,棓雅生物“五倍子深加工”获批为省级战略新兴产业;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纺织、造纸和竹木深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产业格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服务中心及污水处理厂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亿元,年均增长3.9%。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区共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嵩云禽业等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6家,恒裕竹木省级龙头企业1家,初步形成主要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优质稻米、蔬菜瓜果、水产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雪峰乌骨鸡产业化开发项目开工实施;集旅游、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慧沃科技创意农业园开园营运。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85.1%提高到89.2%,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全区深入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洪江古商城文物保护完整性恢复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洪江区控规整合》、《洪江区城东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洪江区茅头园村庄整治规划》等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了《洪江区城市总体规划》等。初步形成了总规、详规、村庄规划到专项规划层次分明的城乡规划体系。先后实施了古商城旅游及川山新区开发、S222线周边环境改造、桥东棚户区改造、农村“一建五改”工程、“六到农家”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及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大批城乡建设项目,包茂、怀通高速公路洪江区连接线,巫水大桥、萝卜湾大桥、大湾塘大桥和古商城大桥先后竣工通车,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全区建成区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0.6平方公里。建成了松林路、川山大道、工业园1号道路及无公害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完成了城区主干道改造及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建设51.59公里,农村公路建设25.17公里,全区公路里程增加至110公里,城市道路改造4151平方米,人行道改造5728平方米,修建沿江防洪堤4.28千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0公里,铺设污水管道10公里,改造城乡电网66千米,规划新村建设9个,兴修水利灌溉渠道21千米,完成土地整理888公顷,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40余项,涌现了一批生活富裕、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生态文明社区和村庄。茅头园村、鸬鹚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深化改革成效突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开展“营改增”工作。推进财政金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财政支出执行、监督机制;建立了工程预决算评审机制;建立财政、审计部门对预算的评审、复审联动机制;推行“三公”经费缩减管控和公务卡结算制度。积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市级“金融安全区”。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引进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1300万元。积极创新和改进招商思路和措施,五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72个,到位资金51.4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大幅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抓好“一流转五体系”建设,农村集体农用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逐步落实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殡葬改革、工业集中区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公房管理体制改革等。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乡镇机构、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取得实效。进一步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监管工作,强化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集意见,整改突出问题。坚持阳光行政,规范权力运行,深化民主法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二五期间,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由十一五末的665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151元,年均增长14.5%,城乡公共服务支持差距逐步缩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勃勃生机。五年来,全区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5项,获省级立项20项、市级立项2项。棓雅生物“五倍子深加工”获批为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协调发展。教育强区深入推进,十五年教育全面普及,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小学、初中生入学率达100%,城区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建成了怀化市第一个教育城域网,成功通过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荣获“湖南省教育强区工作先进单位”;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先后实施区中医院、急救中心、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医疗机构发展到44家。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日趋健全。医疗卫生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8%,合作医疗参保率从2010年的90.3%提高到2015年的98.1%,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区、乡(社区)、村三级网络齐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新建了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7个,文化广场5个,农家书屋21个,完成了图书馆改建,修缮洪江古建筑群“国保”建筑12栋,群众文化繁荣活跃,广场舞《家乡水》获省广场舞总决赛冠军;高标准的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在省、市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中取得不俗成绩;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9005人;计生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6‰以内;强力推进美丽洪江,幸福洪江,文明洪江建设。创建省级生态区和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3个,省级生态乡3个,省级生态村21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碧水青山蓝天工程、爱国卫生运动等有力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和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万元GDP能耗较十一五末下降28%,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减低,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10.6%。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10年下降5.6%,大气环境和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综治民调排名逐年提高,2014年排名全省第六位、全市第一位并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1位。连续5年保持赴省进京“零上访”,实现了“六个不发生”的维稳工作目标。持续保持省级“平安县市区”称号;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成功获评“怀化市安全生产示范区”。全区小康社会建设成效喜人。2014年末,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86%,其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五方面指标实现程度分别为87.8%、78.2%、93.7%、79.1%、88.5%,总实现程度在全省三类县中排第五位,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排第二位(仅比中方县低0.6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0479元增加到16970元,年均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5002元增加到8202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储蓄存款达到3.7万元,比2010年增加1.9万元。
注:2011、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为纯收入,2013年实施住户一体化后,城、乡居民收入均为可支配收入,更换了住户抽样调查样本。
2011-2015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5亿元,城镇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0年的200元/月提高到330元/月,农村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0年的100元/月提高到165元/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由2010年的6.95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0.25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5.69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多征2.81亿元;发放13.05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多发6.96亿元。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均为100%。全区0.42万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救灾救济和慈善事业深入开展。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五年来共完成棚户区改造 1910套15.28万平方米,直管公房改建1735套6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1459套7.3万平方米,解决了1万余人的住房难问题;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01户,易地扶贫搬迁100户;实施扶贫项目20个,帮助1553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质改造2.623万人安全饮水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落实完成。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 标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实际完成(预计) |
GDP(亿元) |
42 |
31.5 |
人均GDP(万元) |
5.6 |
4.7 |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00] |
104.9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30 |
15 |
财政总收入(亿元) |
3 |
2.6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1 |
13 |
三次产业结构 |
3:75:22 |
5.2:73.1:21.7 |
高新科技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
20 |
18 |
城镇化率(%) |
84 |
89.2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 |
2.9 |
全区总人口(万人) |
8.5 |
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6000 |
1697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8000 |
8202 |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
1.3 |
1.49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
4以下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90 |
97.8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 |
95 |
98.1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0 |
98 |
万元GDP能耗降低(%) |
[20] |
[28] |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
[20] |
[28]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削减(%) |
5 |
5.6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80 |
80.5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80 |
84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85 |
90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
100 |
森林覆盖率(%) |
65 |
67 |
注: [ ]为累计数
2、主要做法与经验
十二五期间,全区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更加突出和注重民生改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回顾总结我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克服了不少艰难险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二五期间,区工委、区管委深入领会中央、省、市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精神,科学研判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常态以及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新机遇,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根据洪江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全区发展思路、方向及目标进行调整,及时提出“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并在延续“五区”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了“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实施老城改造、新区开发,推动城市提质扩容,努力促进洪江区从传统工业基地向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转型;坚持夯实提升工业经济,不断延伸拓展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支撑城市转型;注重编制完善城乡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性质、结构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发展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是决定洪江兴衰的关键。五年来,区工委、区管委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切实推动。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区产业建设重点加强,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开发进程明显加快;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基础不断夯实;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实力逐步壮大。为全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区工委、区管委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五年来规划实施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极为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期间先后建成了年产5万吨烧碱离子膜技改、1万吨纱锭扩产、怀通高速公路洪江区连接线、工业园基础设施、古商城旅游保护与开发(第一期)、慧沃科技创意农业园、体育中心等一大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类工程项目。洪江古商城旅游开发及川山新区开发、S222线周边环境改造、嵩云山佛教文化博览园、雪峰乌骨鸡产业化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正积极推进。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五年来,区工委、区管委始终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快制定出台区工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融资平台运行机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殡葬制度改革和古商城消防管理改革、工业集中区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改革、公房管理体制改革,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优化环境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条件。面对我区禀赋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薄弱及特殊体制制约的现实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高度重视行政能力和服务环境的建设,大力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加大企业帮扶,着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着力破解发展瓶颈。通过不懈探索与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拥有了一支锐意进取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个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为洪江的发展提供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的环境。
——和谐稳定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洪江的特殊区情,决定着稳定始终是前提,是基础。区工委、区管委始终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作为基础,把维稳责任体系制度化作为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为洪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发展机遇和条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全国还将长期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发展的空间与潜力仍然很大。
1、发展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转型升级将成国内发展新常态。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跨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起点,出现了质的飞跃,主导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加速转换,推动发展的内在条件深刻变化。一是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级阶段演化。我国经济正处于“四期叠加”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速度层面,潜在增长率回落窗口已经打开,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中高速增长。方式层面,更加注重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层面,更加注重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增长点,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动力层面,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改革促动为主。二是区域战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中央决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是从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促进沿海内地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和重心加快向内地倾斜的又一重大举措。三是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制度层面,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备领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主体层面,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过程层面,更加注重治理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快建设廉洁政治、阳光政府和法治国家。能力层面,更加注重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制度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力并举,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和社会秩序和谐。
从我区自身条件看,后发赶超仍是洪江发展主旋律。面对发展新常态,在周边县市区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加速发展,奋力赶超,我区已经具备良好条件。
一是发展思路清晰明确。面对发展新常态,区工委、区管委在精准把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科学研判未来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作出了“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部署,明确了“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的发展思路。当前,全区上下呈现出抓发展心齐气顺、抓改革风生水起、抓项目如火如荼、抓环境风清气正、抓维稳波澜不惊的良好局面。
二是发展优势日益凸显。政策环境方面,洪江区地处武陵山片区和大湘西地区,近年来国家和湖南省逐步加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及湘西开发等战略还将持续深入推进。同时,我区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参照执行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相关政策。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深入实施将为未来洪江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和强劲动力。此外,2015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将怀化定位为“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实现怀化由边缘地带向增长极转变、由封闭落后地区向内陆开放新高地转变的历史性跨越。这也为我区未来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自身条件方面,我区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是沿海向黔川云贵地区推进的门户,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将逐步被打破。洪江区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全区地域相对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周边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工资又相对较低,承接产业各方面条件较为优越。同时洪江生态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三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旅游业发展加快,产业平台加速优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新增长点逐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政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支撑基础不断夯实,各种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总体形势向好,为未来洪江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内生动力。
第三节 面临挑战和压力
五年来,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较为圆满完成,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看,主要是产能过剩等问题与矛盾、金融运行环境更趋复杂、遏制地方政府债务上升过快的任务艰巨、一些改革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到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还不能获得牢固和稳定的基础,仍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虽处于缓慢回升阶段,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会抑制中国出口的增长,不利实现潜在增长率。
2、矛盾和问题
——经济总量明显偏小,总体综合实力不强。2015年,洪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这四项指标绝对额均不到全市总量的3%,均居全市末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总量的3.7%,居全市倒数第二位。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质量效益不高。2014年,全区三次产业比为5.1:73.9:21,三产业占比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区产业层次普遍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增长速度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较为缺乏。服务业(第三产业)以传统商贸流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及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的带动作用仍十分有限。
——重大项目较为匮乏,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十二五期间,全区在建的重大、重点项目大多为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较少且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较为缺乏。十二五期间,全区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平均每年不到5个,亿元以上项目平均每年仅为1个,仅占全部项目的不到10%。此外,规模企业成长、新增速度偏慢,十二五期间,全区引进和发展规模企业不到10家,经济后续动力明显不足。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异常艰难。全区经济总量小,可支配财力不足,历史欠账较多,上级补助收入有限,争取上级调度资金举步维艰。与之对立的是财政供养人员逐年增加,上级民生保障水平和各种配套及地方工资、津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加之自身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刚性扩张加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运转艰难。
——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行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企业改制面大,遗留问题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层次不高,老龄化速度加快,下岗失业、低保等困难群体数量大,医保、社保、困难救助压力巨大。地方发展与内在的活力、动力严重受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三量齐升”、“五化同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及“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发展思路,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转型升级。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洪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在落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 按照“三量齐升”和“五化同步”要求,加强创新驱动,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及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发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协调发展: 按照《洪江区城市总体规划》,根据 “一心两轴”、“一城两镇”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区定位,结合全区城乡建设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及未来方向,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城镇综合功能,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互动、优势互补,推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共享发展: 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和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持续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积极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事业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开放发展:创新和改进招商方法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洪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加大项目引进,积极拓展市场。积极依托生态循环化工园、铁溪生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雪峰乌骨鸡冷链物流中心等平台,加强与周边及外地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破解发展瓶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交通通行能力,全面改善交通条件,畅通跨区域交通联系。
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分类考核、分类指导,全面实施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注重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五个发展”新理念,准确把握“三量齐升”、“五化同步”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定位,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各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和格局。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民生事业进步。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支撑体系,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体系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稳定。力争将洪江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实现洪江区从传统工业基地向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转型。确保到2020年洪江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为实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5%,5年累计达到245亿元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2020年分别达到4.2亿元和2.3亿元,年均增长均不低于10%;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22亿元左右,全区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7亿元。
2、结构调整更趋合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25%以上,力争形成更高层次的三次产业发展格局;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70%;城镇化率90%以上。
3、居民生活不断提高。全区常住人口达到8万以上,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不扣除物价变化指数)翻一番;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平方米以上;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4%以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38%以下;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100%;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3372户,城市棚户区改造3510套。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和条件,加快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十三五”末,全区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增加到1850元。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R&D经费支出占GDP的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加快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小学、初中生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以上,各类教育健康、均衡、协调发展;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创业主体2000户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0%以上,每千人拥有床位10张以上,全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养老服务机构5年累计增加500张床位;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5平方米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重大灾害预警网络覆盖面95%以上。
5、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全区森林资源蓄积量年均增长3%,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48.60公顷;万元GDP 综合能耗(2010年可比价)控制在0.62吨标准煤以下,五年累计削减1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削减20%;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95%,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95%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及氨氮化物排放量均削减5%;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30天/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
洪江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体系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属性 |
经 |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50 |
9.5 |
预期性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
5.6 |
6 |
预期性 |
|
3 |
三次产业结构比 |
3︰57︰40 |
— |
预期性 |
|
4 |
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
4.2 |
≥10 |
预期性 |
|
5 |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 |
90 |
- |
约束性 |
|
6 |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
2.3 |
≥10 |
预期性 |
|
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245] |
16.5 |
预期性 |
|
8 |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
27 |
11 |
预期性 |
|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22 |
12 |
预期性 |
|
10 |
接待旅游人次(万人次) |
500 |
-- |
预期性 |
|
11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17 |
-- |
预期性 |
|
生 |
12 |
森林覆盖率(%) |
≥70 |
— |
约束性 |
13 |
森林蓄积量增长率 |
- |
3 |
约束性 |
|
14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15] |
— |
约束性 |
|
15 |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20] |
- |
约束性 |
|
16 |
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减少(%) |
[5] |
— |
约束性 |
|
17 |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
— |
约束性 |
|
18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 |
约束性 |
|
19 |
耕地面积保有量(公顷) |
≥948.6 |
-- |
约束性 |
|
20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
≥330 |
-- |
约束性 |
|
改革创新 |
21 |
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率(%) |
|
100 |
约束性 |
22 |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
|
90 |
约束性 |
|
23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
25 |
— |
约束性 |
|
24 |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2 |
--- |
约束性 |
|
25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60 |
--- |
约束性 |
|
26 |
互联网普及率(%) |
≥50 |
--- |
预期性 |
|
社 会 民 生 |
2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8000 |
10.5 |
预期性 |
2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000 |
11 |
预期性 |
|
29 |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
≤ 38 |
-- |
预期性 |
|
30 |
人口总数(万人) |
≥8 |
- |
约束性 |
|
31 |
城镇化率(%) |
≥90 |
— |
预期性 |
|
32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
— |
约束性 |
|
33 |
五年新增创业主体(个) |
[ 2000 ] |
— |
预期性 |
|
34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5 |
— |
约束性 |
|
35 |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
≥10 |
— |
约束性 |
|
36 |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100 |
- |
约束性 |
|
37 |
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方米) |
≥1.5 |
— |
约束性 |
|
38 |
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元) |
1850 |
10 |
约束性 |
|
民主法治 |
39 |
基层民主参选率(%) |
≥95 |
- |
约束性 |
40 |
廉政指数(人/万人) |
≤8 |
- |
约束性 |
|
41 |
社会安全指数(%) |
100 |
-- |
约束性 |
|
42 |
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人) |
2 |
- |
预期性 |
注:[ ]为最计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第三节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基地”战略目标,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惠民生,促进洪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节 重点工作
1、加快产业发展。坚持“旅游引领、工业支撑、城乡一体、富民强区”发展思路,围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按照功能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坚持“一产业提质增效、二产业优化升级、三产业比重提升”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形成旅游引领。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业,不断增强旅游业对全区服务业及整体经济增长的引领、促进和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培育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城乡统筹、布局合理、业态多样、辐射面广”的服务体系。在稳定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依托洪江区省级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循环工业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基本实现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促进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三是壮大发展特色农业。按照特色化、高效化、精品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家禽、蔬菜、竹木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水产、苗木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结合全区旅游发展,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推进城乡建设。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深入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同时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把洪江区建设成为更具品质、更具魅力的城市。努力实现洪江区从传统工业基地向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一是加快城市提质扩容。以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完成塘坨市场、桥东棚户区等重点片区改造,高起点、高品质规划和改造建设S222线 (萝卜湾—回龙湾)及周边环境。改善老城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川山新区建设步伐,逐步完成新区路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市容量和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城区主干路网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和美化绿化工程,强化商业网点布局,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运行综合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将洪江区打造成“交通便捷、生态优美、生活方便、适宜创业、和谐安全”的宜居城市。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按照“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型农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跨越发展。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抓好节能减排、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河道保洁、环境污染治理、垃圾污水处理、城乡绿化等工作。加强对新上项目的环保审批,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项目。继续抓好洪江纸业等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工程,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切实落实减排指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落后产能和高排放项目的技术改造。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进生态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深入推进全国生态区创建工作。切实推动以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为载体的生态建设示范工作,不断提高我区的生态建设水平。到2020年,使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区的要求。
3、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解决好事关民心、民情、民安、民乐、民忧的实际问题,构建平安和谐洪江。一是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不断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力度。二是不断完善社保体系。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确保各类参保人员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救助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三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加强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提高高中教学水平;修订完善区科技奖励办法,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推介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医疗条件,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继续优化新型合作医疗惠民政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深入推进法治洪江建设;严格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重点突破,积极推动基层创新,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用改革创新破难题,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创造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为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管理协调机制,推进“园政合一”试点,完善工业园区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财税体制,建立独立的、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试点改革和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扶贫方式创新,推进贫困村分类指导差异扶持工作。推进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二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创业园、科技园、信息平台、创新中心等建设。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形成一批能够引领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持久性人才政策和人才引进、评价、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创新型优秀人才。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方式,积极推动对外招商由政策优惠型向环境优惠型转变,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和风险,多措并举,着力营造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政令通畅的执行环境和公开、公开、公正、竞争的施工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依托固有优势和现有基础,积极落实、对接和利用省委对怀化“一极两带”的战略定位,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区域资源的系统性优化。以古商城旅游开发为龙头,加快洪江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全面带动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强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变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坚持走精品、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到“十三五”末基本构建起以文化旅游为引领、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商贸和高效农业为有力补充的产业体系和支撑洪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新格局。
(注释:“一极两带”: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的“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把怀化定位为“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第一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紧紧围绕洪江“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湘西南特色生态循环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和“旅游引领”发展思路,以古商城为核心,以商道文化旅游为主线,深入挖掘、整合洪商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三大资源,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旅游业开发进程,把洪江打造成湘西南旅游集散地和湘西南文化旅游副中心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中外知名的商旅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产业带动“商贸、文化、科技、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引领。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引领和带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7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以上。
1、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洪江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坚持立体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围绕“全域旅游”拓展旅游空间,形成“一心两带三化四大板块”空间战略布局。以洪江古商城旅游保护开发区为核心引擎;以沅江、巫水水上旅游开发为依托,构建洪江区旅游发展的支撑骨架,通过两条水脉来连通各功能片区,协调统领整个旅游规划区;深入挖掘商道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打造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旅游、嵩云山森林公园自然生态及宗教文化旅游、横岩竹海生态观光旅游、以茅头园星空庄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四大板块。
——四大板块重点工程。以打造中国第一古商城、历史文化古城、山水古城及文化休闲古城为目的洪江古商城系统性、完整性恢复工程;启动古商城景区国家级5A级景区创建工作;将川山新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商贸、居住、会议等功能为主的新型旅游城区为目的川山新区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工程;通过“观夜景”、“看表演”和“赏风情”的全新打造,形成洪江夜游休闲经济长廊的夜间旅游工程;实施洪江电站库区岸线绿化、美化工程和茅头园至萝卜湾大桥沿线美化、绿化工程。通过打造高品质滨江生活岸线,改善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支撑泛旅游景区概念落实的“两江四岸”景观打造工程;以参禅养生、宗教朝拜、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为主,修建禅修会所、瑜伽中心、佛教养生论坛、佛教文化体验中心、扩建樱花园、紫薇园、梅花园等的嵩云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工程;修建鸬鹚康体休闲度假村、翠竹苑竹文化展示园、沅江滨水景观走廊、竹海自驾游营地、竹海山珍餐饮中心、国际养生会议中心、生态农庄、竹海游道、竹海迷宫的湘西竹海旅游区建设工程,新增、成长4星级宾馆2-3家;建设生态观光区、农业科普园区、四季花卉园区、特色瓜果园区及湘西农耕博物馆等旅游功能区,打造以“茅头园星空庄园”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
——产业要素工程。以洪江古商城景区、嵩云山景区、星空庄园景区“两型旅游景区”建设和认证工作为契机,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要素、旅游业态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文化旅游品质。餐饮美食工程:培育一批餐饮自有品牌;塑造一个餐饮美食节庆品牌;引进一批餐饮连锁品牌;建设一批主题性餐饮场所;推进洪江餐饮美食标准化。住宿接待工程:重点发展针对自驾游市场的接待设施;打造绿色酒店和节能宾馆;实现住宿设施建筑风格地方化;构建酒店住宿查询信息平台;引进连锁加盟酒店。旅游畅行工程:建设“化行走为体验”的特色旅游景观道路网络;提供全景式的特色畅行交通设施;构建全天候的旅游服务中心系统;打造傻瓜式的旅游标识系统;配置体贴入微的配套设施。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注册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商品品牌;研发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开发特色农林渔土特产品牌;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设置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奖;加强洪江旅游商品推广。休闲娱乐工程:开发一批具有湘西特色、商道文化特色、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开设一批主题各异、档次不同的娱乐场所;构建一批老有所娱、少有所乐的娱乐设施。
3、积极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推广高知名度的洪江区旅游品牌;巩固、优化现有客源市场,拓展新客源市场;拓宽、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一是建立区域合作营销机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旅游营销1+1>2。主动对接、融入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加强与广西、贵州、重庆三省(市)及怀化、湘西、张家界、邵阳、永州、桂林、柳州、铜仁、黔东南九市(地、州)旅游城市的合作。二是进行针对性客源地营销。推出客源地特色宣传口号、产品组合和服务接待工作,在重点营销区域开办洪江旅游专卖店、实施“营销进社区”计划。三是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四是充分进行事件营销。利用各种活动,构建多层级的营销平台,进行事件营销。定期举办中国财富论坛活动、四大节庆营销活动(春节旅游民俗文化活动、樱花季、观音祈福庙会、美食文化周),打造5条旅游精品线路(即洪江—芷江—凤凰—张家界,洪江—芷江—镇远—梵净山—千户苗寨、洪江—通道—桂林、洪江—崀山—韶山,洪江—武隆—重庆)。
专栏1 旅游开发重点 |
商道文化旅游。实施系统性、完整性恢复工程,实施水映洪江及烟雨洪江项目,修建古商城入城口、大型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生态旅游停车场,改造和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公路、游道,完成新游线开发和现代建筑的拆迁、改建和仿古装饰等;完成古商城内原居民的搬迁,供水、污水、消防、垃圾处理、供电、通讯、公厕、旅游标识、绿化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修建一批星级旅游宾馆,建设高档次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中心、生态公园等。 宗教文化旅游。完成占地面积1000亩、集中体现各地著名寺院建筑风格的佛教文化博览园景区建设,恢复建设嵩云十景、大兴禅寺、妙音古寺的开发建设;完成景区环形公路、游步道、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景区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新建禅修会所、瑜伽中心、佛教养生论坛、佛教文化体验中心、扩建樱花园、紫薇园、梅花园等的嵩云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工程。 生态旅游。依托沅江水面和3万亩竹林,修建休闲度假村、农家乐、民俗风情村;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开发洪江古商城竹海“森林氧吧”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系列竹林特色旅游商品;建设洪江名优特产购物商场;修建旅游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新建鸬鹚康体休闲度假村、翠竹苑竹文化展示园、沅江滨水景观走廊、竹海自驾游营地、竹海山珍餐饮中心、国际养生会议中心、生态农庄、竹海游道、竹海迷宫的湘西竹海旅游区建设工程。依托国内独特的滨江竹海风景,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 乡村旅游 。加快推进乡村体验式休闲旅游,以茅头园星空庄园为核心,积极建设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农业科普园区、四季花卉区、特色瓜果园区等旅游功能区。 |
图一 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图(节选)
注:大湘西地区共规划设计12条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洪江古商城被列为以 “古城商道”命名的第3条精品路线中的核心节点。
第二节 推进工业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工业基础,体现洪江特色,以生态循环经济为主线,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核心,以“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为总目标,着力产业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工业自主创新,着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加快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和工业增效,奋力实现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跨越,为“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首要支撑。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1%。
1、以“一区两园”为载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围绕“建设湘西南生态循环工业基地”战略目标,根据工业空间布局现状、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潜力,着力构筑“一区两园”的产业空间格局。“一区”为洪江工业集中区,“两园”为城北循环化工园、城南铁溪生态产业园。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实际,着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两个园区,重点实施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铁溪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铁溪生态产业园商贸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洪江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集成电路产业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到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达7平方公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实现税收2亿元,力争将园区建设成为省级工业重点集中区。
2、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
——基础化工。以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双阳林化为骨干,打造恒光过十亿元企业,把岩门循环化工园区的基础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两型”程度很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实施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氯碱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精细化工。立足岩门循环化工园区的基础化工产业形成的资源优势和园区的循环经济优势,将园区的精细化工产业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互补配套能力强、湖南省精细化工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引进与园区化工产业相关联的企业。
——化工新材料。以久日新材、万源助剂、金鑫新材、恒昌锗业为骨干,加快发展高新材料;加速引进新型技术工艺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新材料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生物医药。以棓雅科技、韵邦生物、旺达科技、宏达科技、维泰生物、芬芳香料为骨干,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技术创新,突出开发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品,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农副食品、饮料。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优化产品结构。以嵩云禽业为龙头、银杏王酒业、德华银杏、瑞岭水厂为骨干,打造食品精加工。重点实施嵩云禽业雪峰乌骨鸡产业化项目、湖南银杏王酒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嵩云山天然矿泉瓶装水生产项目、黄酒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纺织、服装、制鞋。纺织:以金丰纺织洪江公司为龙头,大力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纺织设备和技术,提高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服装: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福建晋江福丰服装有限公司,实施年产80万套件外贸服装生产线项目。制鞋:以兴雄鞋业为骨干,重点实施成品鞋生产线建设项目。
——纸制品。以洪江纸业、顺安纸业为主,重点发展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妇幼用品,加快开发高档纸和特种纸。
——竹、木加工。以恒裕竹木、节节高木业、画晨地板为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竹制品、木制品附加值,努力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实施洪江区竹木深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无屑生态板材生产线项目。
——电力。以水电开发、电网建设为重点,合理开发水资源,保证洪江水电站、渔梁湾水电站正常发电,实施好川岩新区电网改造工程和工业园区电网工程。引进风力发电企业,在区内合适地点实施风力发电项目。
第三节 发展壮大特色农业
立足洪江农村实际,从资源优势、自身特点和产业基础出发,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完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结构合理、附加值高的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到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00元。
1、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依托我区特色农业资源,着力抓好畜禽、粮油、蔬果、竹木、休闲农业五大产业集群,加快雪峰乌骨鸡、蔬菜、楠竹等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立农业产业集团,凸显集群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以雪峰乌骨鸡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湘西黑猪、黔邵花猪、牛、羊和湘华鲮等特色资源为主的畜禽渔产业集群。重点实施雪峰乌骨鸡产业项目,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配送、销售、饲料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开发链。力争嵩云禽业公司2020年成为上市公司。二是加快粮油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发展优质米、食用油和营养保健食品精深加工的粮油产业集群。三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脱水蔬菜和风味蔬菜,抓好二宫白梨、冰糖橙、杨梅、葡萄等特色水果开发的蔬果产业集群。重点实施楠木田杨梅基地、滩头葡萄基地、果木场二宫白梨基地建设等,建立特色水果园。以慧沃公司为龙头,以兴农蔬菜合作社、洪高果蔬合作社、桂花园茗香泰合作社、常青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和横岩香葱合作社等为骨干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四是以开发竹胶板、竹地板、竹工艺品、木质板材、制浆造纸、林产化工、林药加工等林纸一体化和竹木综合开发利用的竹木产业集群。重点实施恒裕竹木公司竹束展开成型板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景观林、工业原料林建设。五是重点支持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头园星空农庄、横岩竹海、库区旅游等生态旅游区建设,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3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3家。
专栏 2 特色农业基地 |
养殖基地:以雪峰乌骨鸡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湘西黑猪、黔邵花猪、牛、羊和湘华鲮等特色资源为主的畜禽渔产业集群。重点实施雪峰乌骨鸡产业项目,形成集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配送、销售、饲料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开发链;铁溪、桂花园、均冲、桃李园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横岩库区网箱养鱼基地。 |
优质稻基地:以慧沃公司为龙头,以兴农蔬菜合作社、洪高果蔬合作社、桂花园茗香泰合作社、常青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和横岩香葱合作社等为骨干,建设茅头园、优胜、岩门、均冲、楠木田、堆边、桂花园、洪高、渔梁、横岩、鸬鹚、菖蒲等优质稻基地。 |
蔬菜基地:建设岩门、五一、团结、滩头、鸬鹚等无公害蔬菜基地;茅头园、优胜、岩门、均冲、堆边、桂花园、洪高、渔梁、横岩、鸬鹚等优质油菜基地。 |
水果基地:建设茅头园、优胜、岩门、均冲、堆边、桂花园、洪高等柑桔基地;果木场、堆边二宫白梨基地;楠木田、滩头等杨梅基地;滩头、洪高等葡萄基地。 |
2、完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支持特色农产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扶持培育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打造竹文化、乌鸡文化等文化元素,并通过农业节庆文化唱响品牌。在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示范园、特色品牌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公益性推广、社会化创业及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产经营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销售全程监管,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销售网络建设,蔬菜流通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度。完善物流服务,建立区级农产品配送中心,推进商贸、粮食、农资等现代物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农产品检验体系。建设公益性推广、社会化创业及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体制,建立以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贷款比重。
第四节 繁荣商贸流通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比重和水平。商贸服务业:提升商贸服务业,鼓励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培育一流超市,改造提升老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新民路、幸福路、巫水路、南岳路、劳动路等地段商业市场,规范特色网店,构建城区市场体系骨架。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建立小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再生资源回收和维修店等各类网点。重点培育3家大型餐饮企业,开展名菜名店评比活动,推出一批名菜、名店。进行星级宾馆建设,改造现有中低档宾馆、酒店,鼓励建设大众旅馆、家庭旅馆。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209 国道、沪昆高速和包茂高速连接线等综合交通优势,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围绕商贸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区乡商贸载体建设工程,发展中心商业区、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综合批零市场、餐饮娱乐夜市街、物流配送中心、专业市场等。支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村新建商业服务设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体系,引进有规模、有实力的药品销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实行标准化统一配送。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区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产值实现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倍增。
第五章 城乡一体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发展”思路和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农村农业发展,积极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并注重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协调、整体性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转变。
第一节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以打造“生态宜居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按照 “一心两轴”、“一城两镇”的城乡总体空间布局及中心城区“一轴、两水、三山、四岸、五区、九桥”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划分,根据全区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功能和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深入实施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古商城延伸拓展区(川山新区)的建设,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第二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全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交通
——完善路网布局。按照市委“十三五”时期“一核三轴”空间布局中大力推进怀化至洪江区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的部署,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城北至中方竹田一级公路建设,出口道路起于洪江区穿岩,洪江市、中方部分乡镇,止于竹田接209国道,线路全长约34公里。省道S339萝卜湾至老汽车站3.2公里路段结合防洪堤改造,将线路外移,改造为二级公路。农村公路县道升级改造:改造X151新店经菖蒲至鸬鹚,X152电厂至花洋溪,X164洪高经瓮杓溪至红泥冲、X204茅头园经林家沙至造纸厂3.7公里,X502影剧院至带子街这五条县道改造为三级公路。实施农村公路乡、村道提质改造:改造乡、村级公路41.4公里。桥梁工程建设:建设桥梁一座,即岩门大桥,南岸位于岩门村茅洲接洪江工业园码头进港公路,跨沅江,北岸接X150城北出口路桃竹溪。
(注释:“一核三轴”:怀化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决定构建“一核三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为以鹤城区、中方县、怀化经开区、怀化工业园为主体的中心城区,“ 三轴”即为怀化---芷江、怀化—黔城--洪江区 、怀化--泸阳三大城市轴)。
——进行水运运输建设。新建水运码头5个:新建沅江古商城码头、横岩综合港口、岩山脚码头、洪江区港口码头(工业园码头)、犁头嘴海事码头。进行沅巫两水航道改造:将洪江电站至萝卜湾河段5公里航道扩容为3级航道,将巫水与沅水交汇处至会同黄茅河段8公里航道扩容为5级航道。
——做好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建洪江区二级客运站一个,新建农村旅客招呼站30个。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新设标志标识牌、波形钢护栏等配套设施。
专栏3 重点交通工程 |
公路:加快推进主干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县、市的重要公路和高速公路连接。重点实施干线公路:城北至中方竹田一级公路建设,出口道路起于洪江区穿岩,洪江市、中方部分乡镇,止于竹田接209国道,线路全长约34公里。省道S339萝卜湾至老汽车站3.2公里路段结合防洪堤改造,将线路外移,改造为二级公路。农村公路(县、乡):改造X151新店经菖蒲至鸬鹚,X152电厂至花洋溪,X164洪高经瓮杓溪至红泥冲、X204茅头园经林家沙至造纸厂3.7公里,X502影剧院至带子街县道改造为三级公路。实施农村公路乡、村道提质改造:改造乡、村级公路70公里。 桥梁工程建设:建设桥梁一座,即岩门大桥,南岸位于岩门村茅洲接洪江工业园码头进港公路,跨沅江,北岸接X150城北出口路桃竹溪。 水路:新建水运码头5个:新建沅江古商城码头、横岩综合港口、岩山脚码头、洪江区港口码头(工业园码头)、犁头嘴海事码头。进行沅巫两水航道改造:将洪江电站至萝卜湾河段5公里航道扩容为3级航道,将巫水与沅水交汇处至会同黄茅河段8公里航道扩容为5级航道。 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新建洪江区二级客运站一个,新建农村旅客招呼站30个。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新设标志标识牌、波形钢护栏等配套设施。 |
2、水利、供水
——水利。以提高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为重点,建设较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保护圈,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实现人水和谐,为人口、生产力集聚创造安全环境,确保洪江区沿溪临江经济格局安全、健康发展。初步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河流、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居民安全用水率达到100%;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
专栏4 重点水利工程 |
重点水库。新建青山界、桂花园等2座小型水库,计划投资4300万元。②黄土寨水闸除险加固,计划投资1000万元。 |
江河治理。①沅水、巫水河道及护岸整治,计划投资4.1亿元。②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农村河道28条85公里,计划投资8000万元。 |
重点灌区改造。实施花洋溪灌区改造工程,防渗渠道21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12处,改善灌溉面积0.26万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 |
城镇防洪。建设巫东、巫西、江北三个保护圈城市防洪堤工程,新建堤防12.5公里、护坡10公里,计划投资3.1亿元。 |
——供水。进行自来水备用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供水网络,改造提升城乡供水处理工艺,抓好城乡备用水源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电力。逐步解决变电站布局不合理、主网单一、结构薄弱的问题,以建全和完善区内35--110kV基础变电站布点、输电网主网骨架线路结构及10kV配网基础建设,实现高压网的双电源或者环网结构,实现负荷密度大的区域10kV线路的“手拉手”。重要集镇的10kV配电网,逐步形成环形网架,分片供电,合理分段,开环运行。完成岩门村茅州线改造工程、水厂线改造工程、羊古桥等12个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桂花园乡茅头园线路改造工程、横岩乡川山村改造工程、合建线改造工程及劳动路台区改造工程、10KV尖洪线改造工程、35KV洪地先改造工程。
——生活燃气。在沪昆高速连接线铁溪地段(湘隆涵管厂)公路旁建设LNG气化站,日供气规模为2.0万Nm³/d,燃气管网配套建设15.7公里。
4、信息化
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洪江信息化进程,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
——积极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功能;推广办公自动化(OA)系统应用,基本形成政府业务协同办理和网上服务格局。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共享。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改造。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增强教育、农业、旅游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和管理能力。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扩大信息网络规模;增设一批治安电子防控设备,加快区乡电子防控系统联网;新建一批4G基站、电视无线发射塔;全面推进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推进“数字洪江”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应用,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设。
5、住房保障
全面启动并完成城南丝绸厂棚户区、小寨溪棚户区、桥东棚户区、城南沙子坪棚户区、川山新区安置房等片区改造任务。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3372套,建筑面积202320㎡。建设商品住房13432套,建筑面积1432900㎡,完成桃李新苑、绿水茗苑商品房二期、银信回龙湾商品房三期、水映洪江旅游地产项目、华团雅苑商品房、水木华庭商品房二期等项目建设。
6、旧城整治
旧城整治更新主要从旧城居住区改造、主要街景整治、新城建筑风貌控制三方面入手。“十三五”期间,完成新民路、劳动路、高坡街沿线约1.35 Km街景整治及两江四岸亮化建设,改善老城区整体环境,使街道建筑高度、立面、色彩与洪江古商城特色相协调;对城东、城南、城西入城口沿线共6 Km进行形象整治,改善三个入城口沿线居住环境,提升彰显洪江整体景观形象及特色文化底蕴。进行洪江大桥改造(廊桥建设),为洪江特色文化提供很好的宣传展示平台,打造烟雨洪江标志性景观。
7、园林绿化
进行两江四岸亮化建设,打造沅江、巫水景观带,丰富城市景观,结合社区建设,合理安排街头绿地,充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增加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完善道路两侧绿化。
8、消防安全
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古商城景区和居民集中区域增加消防设施,强化消防队伍建设,对消防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5 城市基础设施 |
旧城改造。洪江区省道S222沿线环境改造、桥东棚户区、城南棚户区、洪江区塘坨中心市场升级改造、原政府大院改造等。新民路、劳动路、高坡街沿线约1.35 Km街景整治及两江四岸亮化建设,对城东、城南、城西入城口沿线共6 Km进行形象整治,进行洪江大桥改造(廊桥建设)。 洪江区供水系统建设工程。新建3万吨规模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37公里;新建城市供水应急水源1处,新建提水泵房1处,引水管道8km,提水工程10处。 洪江区城市道路路网建设。改造旧城道路 20公里,建成城市道路网络。 洪江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城区所有人行道,完善城区照明工程,新建10座垃圾中转站,添置环卫特种车辆10台。 洪江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并完成城南丝绸厂棚户区、小寨溪棚户区、桥东棚户区、城南沙子坪棚户区、川山新区安置房等片区改造任务。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3372套,建筑面积202320㎡。 |
第三节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
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加大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创建省级、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带动,深入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使每个村都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成果,促进农村和谐、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改进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和节水改造,进行农村河塘清淤、山洪沟治理、山塘整修加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改造景观林。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实现道路干净、河渠畅通、村居整齐、院落清洁、圈厕卫生。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进行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继续深入实施“六到农家”等建设,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环境整治工程,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2、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全面提升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确保广大农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乡镇改革,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强化乡政府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的三项职能,提高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统筹实施村庄合并、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切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把建设绿色洪江、“两型社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实现资源有序开发,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区的要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第一节 加强环境保护
1、水、大气环境保护
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200米进行重点保护。对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进行收集处理,严禁在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渔船通行等人为污染因素。严防我区水源地出现农村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威胁问题。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确保“十三五”期间我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做好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实现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实施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其运行率100%。加强对城镇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监管,填埋废物入场、运行及污染物控制等要求需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引导并实现乡村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并送到城镇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强力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和改造工程,淘汰我区城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积极推进民用和工业“煤改气”工程,提高我区清洁能源比例和减少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排放氮氧化物不达标的机动车要求安装净化装置。在项目环评审批方面,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继续将可吸入性颗粒物(PM值)作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对我区交通扬尘污染进行控制;加强城区道路的维护,规范建筑施工,减少扬尘产生量;通过绿化、道路保洁、洒水和吸尘车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2、工业固体废弃物防治保护
重点抓好工业“三废”防治,着力突破工业固体废弃物防治薄弱环节。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拓宽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加强电子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废弃物属性进行分类处置。加快工业园一般固废填埋场、危险废弃物标准化贮存场所建设。将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统一交有资质单位进行集中处置,确保我区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危险废弃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3、农村环境保护
加快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的实施。针对当前我区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紧紧围绕村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我区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进行整治;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我区依法划定禁养区,对位于禁养区内的现有养殖场进行搬迁,对其他规模化养殖场要求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带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结合农药化肥禁、限施区划定和管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针对因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的岩门村等村庄土地污染问题,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第二节 推进生态建设
以建设“生态宜居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切实推动以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为载体的生态建设示范工作,继续抓好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我区的生态建设水平。加强嵩云山森林公园建设监管,加快改造升级,提高其品质及管护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嵩云山、密岩尖和天柱峰三个风景林区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积极造林、育林、护林等,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清洁小流域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及沅江、巫水城区段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开展生态文化工程,继续创建优美乡、生态村、绿色学校和绿色企业等活动。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基本完成生态区重点工程,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文化氛围浓郁,生态意识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城乡统筹发展。到2020年,使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区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把推进社会建设、改善社会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攻坚全面发展。
第一节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努力提高办学实效,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行教育强区,为加快洪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实现在园幼儿学前三年教育率达95%、区三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方面,小学六年巩固率和完成率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水平考试合格达90%;普通高中教育方面,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洪江一中达到省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高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0%以上;职业教育和职高、普高招生比例基本相当,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
第二节 加快科技事业进步
以科技项目建设和科技发展环境建设为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公共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培育,增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着力开发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品以及独特的地方资源。加强新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延伸开发,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循环工业、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竹木加工、农产品深加工、造纸、纺织、陶瓷等新型特色工业格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特色生态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科技示范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网站和农村科技信息网络等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科学普及、防震减灾和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第三节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
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引导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坚持以“以责任制规范就业、以岗位促进就业、以培训提高就业、以补贴援助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异地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本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实施不间断推荐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的各类指引和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准确及时兑现;持续开展深入企业送服务活动,稳定就业局势。“十三五”期间,全区实现新增创业主体2000户以上,带动城乡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有就业愿望的新增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基本建立规模大、专业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实现参保员工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顺畅转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衔接。健全完善民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推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发展;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建立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监管机构,加大医保监督力度;探索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服务。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2、民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推动全区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和全面发展。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制度、救灾救济管理机制的建设;加大社会救济救助力度,健全灾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机制和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健全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以及突发灾害等临时救助制度;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推动福利中心与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项目建设,提高养护、托管、康复服务能力,促进福利服务社会化;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低保与扶贫、最低工资、失业保险、新农保等政策的衔接平衡,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抚恤、优待等政策规定,加强退役士兵的保障体系建设;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增强社会慈善意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建设区级应急避灾站,完善救灾救济管理机制。
第五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基层计划生育设施、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优生优育水平及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计生服务站所建设。增加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性投入。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区实情、覆盖全区农村、功能完善、持续发展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指标要求之内,全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
2、妇幼保健工作
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促进我区妇女儿童事业的持续发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加大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国策导向,保证妇女就学、就业、社保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平等,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加强妇女卫生保障工作;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权益,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高儿童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改进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确保无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把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成为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妇幼公共卫生业务指导中心,并达到县级领先水平。进一步健全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3、健康与养老工作
积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基础建设。在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站,逐步形成覆盖区、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并加快区福利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区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继续实施10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
第六节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到更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
1、文化
立足于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整合、利用各项政策和社会资源,以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丰富城市内涵。推进特色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加强对洪江古商城文化遗产、嵩云山佛教文化和横岩竹海生态休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着重抓好洪江古建筑群保护工作和消防安全工程,突出洪商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的保护开发,抢救、整理和展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群众文化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古商城商道文物陈列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将洪江区建设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卫生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升卫生人才、卫生科技、卫生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力求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夯实和提升卫生发展的硬基础和软实力,实现卫生事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居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全区医疗机构均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启动沅江路、高坡街和川山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河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确保每个乡、街道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加大基层卫生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实施好疾控中心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和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发挥市、区两级医院的区域医疗服务的龙头作用。完善区中医院的扩建和眼科、骨伤科等专科建设,启动区妇保院和川山新区疗养院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和整合辖区内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区级医院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枢纽作用。争取到“十三五”末,区级综合性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继续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有效治理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到2020年,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90%以上。
3、广播电视
规划筹建文化广播电视传媒中心,整合文化广电资源,拓宽新闻渠道,开辟民生栏目,着力提升广电媒体的影响力。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实施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城乡一体,通乡达村到户的高清双向数字电视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自然组,全区双向网络改造覆盖率100%。发展双向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实施广电宽带工程。实现城区家庭用户50M光纤宽带入户,并可平滑升级至100M,农村家庭用户实现10M光纤宽带入户,满足城乡2万用户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第七节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投入,启动菖蒲、滩头、沅河、均冲、桂花园、堆边、岩门及石板桥等8个省级贫困村新一轮扶贫开发。区别贫困村不同情况,找准切入点,精确锁定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通过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强化社会保障等方式,精准解决贫困地区住房、交通、供水、电力等突出问题,扶持贫困村发展优质瓜果、畜禽养殖、特色花卉苗木等产业。坚持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建档建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汇集调动更广泛的力量,不断巩固扶贫成果,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确保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实现全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实现程度100%。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加大城市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城市贫困标准的监测指标体系建设,准确掌握失业率和贫困群体动态,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方面保障和提高就业与再就业,促进城市扶贫与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扶贫,逐步减少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促进城市扶贫与农村精准扶贫紧密衔接,共同推进农村和城市扶贫。
专栏6 公共服务及社会民生事业重点 |
教育:新建城北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北幼儿园教学楼及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改造和提质工作。完成洪江区中等职训基地建设。 科技:重点实施科技示范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网站和农村科技信息网络等建设。 卫计:完成全区乡(街道)卫生院(服务中心)改建,启动实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建疾控中心及妇幼保健院,完成河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川山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高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等项目。 文化:深入推进洪江古商城古建筑抢救性维修保护及消防安全工程。启动实施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站)、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区剧院、老城区数字电影院建设。 广播电视:规划建设好广播电视中心,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巩固和提高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效果。 体育:加快建设新区体育中心等城乡全民健身场所建设和基础体育网络体系建设。 社会民生保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劳动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救灾救济体系建设,实施福利中心与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项目建设,新建一所50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改扩建老年养护院及三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区级应急避灾站,推进防震减灾应急救援中心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建设。 精准扶贫: 深入推进菖蒲、滩头、沅河、均冲、桂花园、堆边、岩门及石板桥等8个省级贫困村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贫困村发展优质瓜果、畜禽养殖、特色花卉苗木等产业。坚持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 |
第八章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依法、科学、民主”运行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全区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要求,加快推进洪江法制建设,推进行政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推动形成依法办事、讲规矩、讲程序的社会氛围,通过推进依法治区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安全,努力开创洪江和谐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1、全面提高法律意识
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府每一项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负责干部的法律意识、科学素养、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广泛开展全民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
2、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区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制化,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协调制约机制。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机制。推进政府服务法治化,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等事项,并将政府服务行为纳入行政电子监察,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身的法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协商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侨务。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
4、推进司法公开
探索推进“阳光司法”,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形式,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廉洁。进一步健全司法听证制度、新闻发布制度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群众旁听庭审、裁判文书上网、诉讼档案查询等制度。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加大数字法庭建设力度,建立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推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和重要案件庭审的电视或网络直播。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惩防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夯实网格化基层基础工作。积极争创全省法制建设先进区,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全突发事件和重大治安事故的应急处置网络,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及各种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安定。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机制。
第二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监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梦”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机关、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为主阵地,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领导,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公益事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湖南省志愿服务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常住人口的8﹪以上,并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大力开展省级文明城区和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十大道德模范、十佳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国防教育,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
第九章 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健全、完善现有各项发展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促进发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实现洪江跨越式发展。
完成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三张清单、一个中心”制度(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乡街便民服务中心)。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分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监督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清理放开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服务收费、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前置审批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优化公共资源相关交易程序、制度、规则。
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一权两制一司”开展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向园区下放行政审批权限,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管理协调机制,推进“园政合一”试点,完善工业园区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财税体制,建立独立的、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构建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管、评、审分离,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出台理顺洪江区财政体制的具体办法,配合怀化市界定市区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全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融资担保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制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个体工商户及企业年度检验报告公示制、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制、“先照后证”改革,逐步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经济社会改革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扶贫方式。积极落实《洪江区扶贫工作方案》,根据我区实际,因地制宜,推进贫困村分类指导差异扶持工作;推动林业综合体制改革。完成全区国有林场体制改革。配合怀化市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深化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流通服务创新;改造农村基层社,推进供销社组织创新;建设农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推进供销社经营创新。
2、推进农村城镇化试点改革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以茅头园村作为试点,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集中建房、优化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条件以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第四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推进生态文明管理创新
落实《洪江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和洪江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考核评价范畴,切实提高生态指标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变成“硬杠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同时积极建立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积极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办法。在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开展新增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
2、创新国土开发保护制度
严格执行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区和空间管制。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十三五”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并推进“多规合一”,在规划中确定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空间开发管制边界。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将城乡周边、主要干线公路两旁的优质水田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园地和自然生态用地。促进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体系。
第五节 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1、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完善民族宗教工作制度机制。结合全区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监测指标使村(居)民参选率达95%以上。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区工委、区管委要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制定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和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政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推进依法治区,加强政府法制工作
加强公、检、法、司等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全民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驾驭社会维稳大局的能力;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第六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理顺市、区两级文化市场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实现权责统一。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信息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并完善各类问政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重大民生、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新闻发布和交办会等网络问政制度。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
第七节 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1、推进司法改革
根据中央、省委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出台的具体办法,组织实施司法改革。落实诉访分离规定和怀化市《关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司法公开和法司法规范化建设。
落实依法逐级走访有关规定,压实信访问题化解的属地和主体责任。推进网上信访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满意信访”。
2、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深入推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综治信息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涉黑涉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黄赌毒’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非法集资”四大专项打击行动。开展平安乡街、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等基层创建和平安校园等行业创建。推进和加强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制定全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建立完善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制度。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信息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并完善各类问政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重大民生、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新闻发布和交办会等网络问政制度。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
3、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区“推行课改学校”达80%,努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完善人民调解化解医疗纠纷、医疗责任保险化解医疗风险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根据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第八节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完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定期研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规范学习管理,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坚持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研究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落实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办法,进一步科学量化考评干部,综合运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问责免职等方式,推动不称职、不胜任、不作为的干部“让位”,着力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官不正等问题。推进党政管理绩效考核及成果运用创新;落实《怀化市党政管理绩效考核及成果运用改革方案》,树立“奖优罚劣、失责必问”的工作导向;研究制定基层组织建设督查落实机制。建立任务分解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及时督办、催办并适时通报。进一步健全述职考核机制。建立结果运用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个人评先评优、职务调整等挂钩。
第九节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有效改进对下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建立乡(街)纪(工)委、区直部门纪检组向区纪工委报告工作、线索处置、案件查办情况等制度。根据上级纪委要求和具体工作部署,完成区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工作;根据本区实际,稳妥实施派驻机构改革。
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围绕“十三五”时期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提升规划实施保障能力。
1、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坚持合理引导、重点聚焦、创新政策、分类管理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人才开发平台建设,建立引才引智绿色通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奖励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探索“人才公寓”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先进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以及高效生态农业技能人才。完善党政人才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人才选拔方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区、乡科技人员双向流动。积极探索到村任职大学生留用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提升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服务,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并充分发挥政府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改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强化政务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着力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整合行政资源,理顺职责权限,完善政府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制度和责任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加强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3、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分解目标任务。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并将之作为对各部门、各乡镇落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深化细化落实规划,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期限,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依据的重要地位。发挥规划纲要对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级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
---强化实施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区管委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区人大工委委员会议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区管委应将调整方案提请区人大工委会议审查和批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统计和评价制度,确保数据权威准确、科学合理。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评估等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动员全社会参与。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广泛征求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
附:1、 规划中相关名词解释
2、《洪江区“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1
相关名词解释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农村“一建五改”:建设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改栏、改圈。
“六到农家”:为加快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13年年初,省发改委决定在全省武陵山片区选择50个示范村开展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以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到家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六到农家”建设。
“一流转五体系”:“一流转”指农村土地流转,“五体系”指农村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村现代物流、农村金融支持。
“六个不发生”:不发生到省进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到省进京上访,不发生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暴力恐怖活动,不发生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不发生特别重大的恶性案件和治安问题,不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三量提升”:2013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促进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的发展总要求。
“五化同步“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一轴、两水、三山、四岸、五区、九桥”:“一轴”:即指整个洪江城市南北发展轴;“两水”:沅水和巫水;“三山”:嵩云山,密岩尖、天柱峰;“四岸”:沅水两岸和巫水两岸;“五区”:古商城保护区、川山新区、城南综合区、城东居住区、城北工业集中区;“九桥”:洪江电站桥、大湾塘大桥、古商城大桥、萝卜湾大桥、岩门大桥、洪江大桥、金牛大桥、渔梁湾电站桥、老团大桥。
“一心两轴”: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及沅水和巫水两条沿江发展轴。
“一城两镇”:即区内除中心城区外还包括横岩乡及桂花园乡两个集镇。
“一心两带三化四大板块”:以洪江古商城保护开发为核心,以沅江、巫水水上旅游开发为依托,深入挖掘商道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打造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旅游、嵩云山森林公园暨宗教文化旅游、横岩竹海生态旅游、慧沃科技创意农业园乡村旅游四大板块。
“一极两带”:2015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将怀化定位为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一核三轴”:怀化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决定构建“一核三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为以鹤城区、中方县、怀化经开区、怀化工业园为主体的中心城区,” 三轴 “即为怀化---芷江、怀化---黔城--洪江区、怀化---泸阳三大城市轴。
“互联网+”:2015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部署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项重点行动。
“两集中、两到位”:是指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一权两制一司”:“一权”,是指工业园区享有同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核心内容就是涉及园区发展、管理和建设的行政审批权;“两制”,是指建立独立的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和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一司”,是指园区组建独立的经营开发公司,走市场化运作路子,经营园区资产、管理土地收益、承建基础设施建设。